简体 | 繁體

衣带渐宽终不悔 ——记省地质局生态环境地质服务中心挂职副局长冯鹏程

发布时间:2025-08-12 08:43:58
访问次数:198

新闻原链接:河南土地网 http://www.henantudiwang.com/wap/News/n18867.html

在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这样一位始终将群众安危放在心头、把生态保护扛在肩上的同志,他就是省地质局生态环境地质服务中心挂职副局长冯鹏程。

20250806121248_1157.jpg

冯鹏程(左一)

挂职三年来,他始终秉持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岗位上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在保障群众利益方面也付出了诸多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挂职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筑牢地质灾害 “安全线”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乎群众的安危,责任重大。冯鹏程深知这一点,他始终把隐患排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首要任务。每年汛期来临前,他都会带领技术支撑队伍对辖区所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无论是偏远的矿区,还是陡峭的山坡,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

“每逢下雨坡上下来的水排不出去,屋里灌满了水”“我家屋后窑洞快塌了”石佛三组的王利民和石门石北组的张三旺反映说。正值汛期,逐户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的冯鹏程看到群众恶劣的居住环境,坚定了他采取工程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的决心。

针对义马市这两处最为危险的地灾点,他认真收集基础资料,充分征求街道和社区意见后编制了治理方案可研报告,并积极与省自然资源厅项目办汇报对接,得到2023年增发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今年汛前,2处地质灾害点得到根本性治理,隐患得以消除,切实保障了65户240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东区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绘就生态保护 “新画卷”

北露天煤矿曾是我国黄河以南地区的最大露天煤矿,为义马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占地3200余亩的废弃矿坑。矿坑采空区域岩体变形、断裂垮塌,危岩裸露,边坡稳定失稳,周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冯鹏程带领团队主持了“义马市北露天矿坑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创新提出“生态修复+仓储物流”模式,在矿坑西部引入豫西储备煤基地项目,为破解废弃矿山治理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同时,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曾经荒芜的矿坑周边已重新披上绿装,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呈现出“植被繁茂,还绿于民”的废弃矿山新形象。

今年春天,北露天保留水域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6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在此驻足栖息。这些优雅的精灵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然游弋,为这片曾饱受创伤的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机,成为义马市生态修复成效的生动注脚。

守护施工领域“和谐线”

在分管工作中,冯鹏程深知施工项目中农民工工资保障和施工企业利益维护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积极推动建立施工项目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要求全市所有政府投资的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环境恢复等施工项目,必须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在项目开工前,他会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企业的工资支付方案进行审核,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同时,他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预警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施工企业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024年底,某修复治理项目因资金周转困难,出现了拖欠30余名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农民工们情绪激动,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冯鹏程得知后,第一时间召集施工企业负责人、农民工代表召开协调会。他一方面耐心安抚农民工的情绪,向他们说明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时间;另一方面,积极与财政、上级等部门沟通协调,帮助施工企业争取到了部分工程款,同时督促企业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经过多方努力,仅用10天时间,该企业就将拖欠的工资足额发放到了农民工手中。经多方协调矛盾化解等,2家企业长达十余年的企业欠款也得到落实解决,保障了施工企业利益。

“守地质初心系公益,护生态使命惠地方”。一面饱含感激之情的锦旗为冯鹏程的挂职锻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未来我将带着义马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殷殷嘱托,继续扎根在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一线上。”冯鹏程如是说。

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贺斌

主办单位:河南省地质局生态环境地质服务中心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28号 电话:0371-63895609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1724号